Chapter 5. Make 動人呈現,包含 6 個小節:
- 5–1. 常見的互動設計準則
- 5–2. 如何制定資訊架構
- 5–3. 視覺設計佈局
- 5–4. 原型設計
- 5–5. 交付開發文件
- 5–6. 如何日常練習 UX 設計
✨ 策略的起手式是選擇,你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需求 — Michael Porter
三個設計準則
- 為任務而設計:找尋資訊
- 為理解而設計:空間氛圍、呈現內容
- 為永續而設計:支持商業增長
設計師共同的疑惑:我真的能帶給商業增長嗎?
好奇因為沒資源做研究,沒辦法知道這樣做到底有沒有帶給商業增長的話,只能靠經驗?或是靠厲害的業務嗎?
✨ 資訊架構三元素、四步驟、六大心法
資訊架構設計三元素:
- Context 商業脈絡
- User 使用者
- Content 內容
設計資訊架構四步驟:
- STEP1. 了解產品目標
- STEP2. 找到關鍵影格
- STEP3. 製作關鍵影格
- STEP4. 確立階級關係
設計資訊架構六大心法:
- 譬喻:善用譬喻降低學習曲線
- 思考使用情境:考慮市場使用情況及習慣
- 設計語言體系:一致性使經驗連續,模組化可讓開發更有效率、更心更迅速
- 品牌風格:產品代表了品牌風格
- 語意:溝通方式=氣質
- 動畫設計: 動態觸及淺意識
這裡提到擬真,過去是擬真到平面,感覺又要回到擬真
這裡跟 WEI 討論,我們習慣都是分三層,好奇為什麼往下滑會設為 Tier2 的原因?
✨好用的視覺設計佈局:競品分析、moodboard 情緒版
- 競品分析
收集案例、分析亮點、收斂共同點
- moodboard情緒版
收集元素
這邊我好奇,大家都會使用 GRID 進行排版嗎? 有時候使用 GRID,會被說沒變化 XD
WEI 分享了,應該看資訊內容量、使用者要看什麼,盡可能的變化,或是元件上也可以做變化。
✨ 原型設計能更有效的溝通
平常沒有很常做 Prototype,藉由這次又複習了一次
mouse hovering ⭢ 滑鼠移開,回到原樣
mouse entering ⭢ 滑鼠移開,不會回到原樣(停在原地)
WEI 不知道大家作原型是分功能,還是A做完B的直接疊上呢
✨ 設計交付是一個過程,而非終點
課程中提到的整理 page,以加速檔案載入及找尋位置,以及 changelog、追蹤表格等等內容,目前都有實作中,不過仍免不了遇到做了沒人看的問題。
這裡分享跟幾位設計師聊聊後,他們的做法:
- QA 時狂開 Ticket,開久他們就會被轟炸,就會看了
- 跟課程中一樣,做設計稿跟實際的對照,讓他們清楚知道哪裡長不一樣,並建立追蹤表 (但還是不一定會改呦!)
當然,我們也有問工程師為什麼不看呢?他們其實就是看時程,很趕就不會做細節。
另外,也延伸討論了目前使用 figma 的情況,其實還是滿多工程師是看免費版的內容。
因此我們也好奇,如果有 Dev Mode 可以直接看到細節變化,會更願意看以及做嗎?
而 WEI 也分享了他們是在 Figma 做訊息總表,在 Airtable 做追蹤表。
另外,WEI 目前正在找一個如何提供更清楚文件的方式,因為 SA 反應全部做在一張圖,太多內容,很難找在哪。
之前 WEI 也分享做自己在做追蹤表的內容,有興趣可以參考 【設計雜記】四步驟完成 UX/UI 設計師可以準備的測試案例文件!
✨日常練習 UX 設計:了解趨勢、大量使用案例產品、累積創意、善用工具
- 了解趨勢:走紅原因、實際案例、內容限制
範例 ➊ 圓角:可以讓視覺更集中
範例 ➋ Bento Box 設計風格:可更快速的適應各種尺寸裝置
如果對 Bento Grid 有興趣,可以閱讀 2023 網頁設計趨勢:Bento Grid。
範例 ➌ 漸層顏色:由於今年 AI 興起,需要呈現許多純文字內容,漸層本身能讓畫面有流動感
- 大量使用案例產品
當拿到專案沒想法時,就是大量玩手機就對了!
好奇如果是金融產品,是否就是要投入自己的錢去嘗試呢?
- 累積垃圾桶中的創意
提案被丟掉的 idea、workshop 產出的各種方案,將這些分門別類建立自己的創意資料庫,未來提到時,就能快速產出概念。
- 善用工具,不停止學習新軟體
製作更快,就能體驗更多人生。
很多 AI 工具,通常會導因唯果,還是要了解設計原理、目標、準則,再來選擇 AI 工具。
✨ 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
思緒夠快的設計師,才能夠四面八方的把資訊彙整成洞察;手腳要夠快的設計師,得夠快速勾勒框架,贏得時間來精進細節。
Lydia 最後提到加薪的訣竅是先有架構後精修,並且可以精確計算自己的工時與產值,就能夠與老闆談薪!
以上就是我們針對 Chapter5 的閒聊討論,如果你有其他想法,歡迎一起交流!
我們下次見!👋
謝謝你的閱讀!
如果喜歡這次的分享,請跳起來 👏👏 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