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 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,說短又不像什麼一掐就過去的那樣短。
這篇主要跟大家分享自學的 8 個月中,做了哪些事情。如果是對面試有興趣的,可以看《在疫情狂虐下,找到第一份 UI/UX 設計工作》。
▍前言
其實決定往 UI/UX 前,經歷了一大段自我探索的過程,這些都不算在自學的 8 個月。
曾想過試看看PM這樣的職位,有這個想法後便開始爬文,看了 PMP 的書,甚至回頭讀了計算機概論 🤯。後來發現自己對於這個角色做的事情似乎沒有那麼強烈的喜歡,轉而開始往 UI/UX 及前端研究。
當初不免覺得前端工程師或許是個好選擇,畢竟錢比較多(誤),就開始看影片學 html、CSS。學了一陣子後,要我憑空寫出來還是覺得好困難啊!!!就是那麼沒志氣的先就地放手(放棄?)了。
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把 UI/UX 擺在最後一個選項,反正決定要往 UI/UX 領域後,開始大量的閱讀文章,看看前人們怎麼做以及有什麼建議,算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了!
非常感謝在網路上分享的各位巨人們😘,讓我可以用如此短(算短嗎?)的時間轉職。因此,分享一下自己的自學過程,希望能對正在找資料的人有一點幫助!
▍8 個月做了哪些事?為什麼做?
-前期-
開始之前,作了以下的動作,希望可以讓自己有目標、有方法的前進:
- 先列出技能樹,了解自己需要有哪些能力。
- 使用 Notion 設定今年的總目標,再細分每季、每月、每週以及每天,列出每個區間要達成的小目標。
為什麼不定年目標或季目標就好?竟然細到每一天?
對我而言,雖然定下了年或季目標,如果沒有再細部安排,根本不會開始執行啊!
而且用每週及每天計劃的好處在於試過一、兩週後,就能了解自己的狀況,可以以週為單位去做進度的調整。 - 搭配番茄時鐘法來執行每日項目。
🕓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也有很多巨人們在分享,有時候也會聽 大人的Small Talk 這個 Podcast 節目,裡面聊到許多關於職場、時間管理的內容。
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及時間調配方式的!
當然,計劃趕不上變化❔,雖然都定好了每天該做的事項,卻被每天的拖延症、上班疲憊,還有剛起步的迷惘及懷疑一再拖延。
也在 《在疫情狂虐下,找到第一份 UI/UX 設計工作》 中有提到,自己不適合沒有架構的學習方式,為了克服架構以及拖延症的問題,我的第一步就是:購買線上課程。
除了可以有老師手把手教學以外,讓自己花錢,總不會跟錢過不去吧 😂
-執行期-
除了個人自學以外,在後期也有找夥伴組隊做 Side Project,因此把執行期分為兩個部分:個人及團體。
▍個人
開始了線上課程後,也慢慢的有在認真執行安排的事項了,以下就是 8 個月來做的事情:
- 從熟悉軟體開始,報名線上課程,練起硬實力。
- 閱讀 UI/UX 相關書籍,網路上有許多大師會推薦書單,例如:UI UX 完整書單、從 0 開始的 UI/UX 設計推薦書單。
看不懂沒關係,至少讓自己多熟悉跟接觸相關名詞,之後實作就會有「原來是這樣,我在書上看過!」的吶喊(內心小劇場)。 - 每天看作品,有很多網站會蒐集許多設計作品,例如大家最熟知的 Dribble、Awwward。不想看英文的話,可以直接在 Behance 用中文搜尋,或看大陸網站。
- 每天接觸相關內容的文章、Podcast 或影片,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間會聽設計跟產品相關的Podcast,例如:設計游牧、Product Design 1 on 1等。
- Redesign 練習,找自己真的用過且覺得可以改進的產品來改良,許多前輩也有提供該怎麼挑選 Redesign 產品的建議,請聽 Redesign到底在Re什麼啦?。
▍團體
除了以上可以自己執行的內容以外,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比較內向慢熟的人😳,還必須做出所謂跨出舒適圈這件事情,多多參加 UI/UX 活動、社群討論或找人組隊做 Side Project,會更加快對產業的認識及實作能力。
- 在自學的前期,有幸參加了 Reborn 跟策展人們一起辦的 Google Design Sprint 活動,讓自己有機會認識同在自學的夥伴,並以 Google 提出的 Design Sprint 跑了一次有趣的產品設計過程(有機會也希望寫另一篇來分享)。
- 利用 Side Project 來增加產品設計經驗及檢視之前的學習成效。我是以參加競賽來進行 Side Project,主要有兩大考量點:具有真的時程壓力以及可以認識正在產業內的夥伴(競賽過程也是一段很值得分享的經驗,希望有機會也能寫出來)。
- 在跑 Side Project 時,會發現真正要發展一個產品時,真的會發生超!多!問題。這時候搭配一整套有架構的 UI/UX 課程,可以更加了解整個流程,以及一些方法的操作。
另外一點是,當有團隊存在時,就不只需要專注在產品本身的設計,「人」的問題也是非常值得關注與討論的。 - 參加讀書會,當時剛好有人在社群中提出要組成讀書會,便加入了。在轉職過程中有可以互相學習及討論的夥伴,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支柱。
-後期-
- 整理作品集,作品集的呈現也是一大難題😨,要怎麼講好每個作品的故事,需要花一些時間去思考及包裝。現階段我只先用 Behance 呈現,但如果可以製作作品集網站會更棒!
- 製作履歷,可以到 LinkedIn 或 104人力銀行履歷範本 參考架構,或是看一些人資的文章,再回來思考自己的簡歷該放那些內容。
- 作品集及履歷完成後,就可以開始投履歷跟練習面試了!
▍結語
這 8 個月自學的過程,其實很多時候都覺得很累很累,下班還要開會、讀書,假日也要出門討論,也一直懷疑做這些真的會有幫助嗎?
雖然不敢說有多大的成果或是成果多好,但經過每一次的討論過程後,都覺得自己比上一次多了一點想法跟經驗,比之前的自己更接近理想一點,就有種能夠繼續前進的動力了!💪💪
最後,謝謝你的閱讀!
如果喜歡這次的分享,請快樂的隨意👏👏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