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疫情狂虐下,找到第一份 UI/UX 設計工作

Janice
6 min readJul 3, 2021

--

去年在思考要不要投入 UI/UX 產業時,每天都在瘋狂的爬文,從前輩們的分享中了解產業狀況、工作模式以及遇到的困難等。越看越有趣,好希望自己能夠趕快進到產業體驗這些快(痛)樂(苦)。

真的轉職後,決定來分享自學時做了哪些事情以及投履歷面試的心境跟過程,本篇將以後者為主要的分享內容,自學過程的詳細內容可以看這篇 8 個月自學 UI/UX 成功轉職,我到底做了什麼?

誰適合看這篇文章:

  • 想轉職 UI/UX 的求職者
  • 正在自學 UI/UX 的朋友

▍為了轉職做了什麼?

在確定要轉職到 UI/UX 領域後,開始拼湊之前瘋狂爬文的內容,希望能釐清領域的全貌以及如何實作。後來發現這種碎片式的學習方式並不適合自己,會讓自己陷入更焦慮、摸不著頭緒的狀態。

因此,以技能樹的方式,列出自己需要哪些能力,並一一去破關!

當初自己列的技能樹,可能還有需要補充的地方

列出需要的技能後,就可以開始行動啦!

以下是我在自學過程中做的事情(詳細內容請參考 8 個月自學 UI/UX 成功轉職,我到底做了什麼?):

  1. 設計工具線上課程
  2. 閱讀 UI/UX 相關書籍
  3. 每天看作品
  4. 每天接觸相關內容的Podcast、影片、文章
  5. Redesign練習
  6. 組隊做 Side Project
  7. 有架構的 UI/UX 實體課程
  8. 參加讀書會
  9. 整理作品集及履歷
  10. 投履歷及練習面試

▍要準備到什麼階段,才能開始投履歷?

剛剛提到在自學過程中,有參加競賽、練習Redesign、線上線下課程…,但到底要準備到什麼樣子,才能投出第一份履歷呢?

當時這個問題也困擾我非常久!(我就是那種永遠覺得還沒準備好的人 😅)剛好看到在美國擔任 UX Designer 的 Blair 發起了免費履歷健檢的活動(約30分鐘),二話不說直接預約!

雖然國外跟台灣看履歷的方式跟重點可能不同,但經過 Blair 的履歷健檢後,更多了一份信心,相信自己一定能轉職成功!非常謝謝當時 Blair 給的建議以及鼓勵。

所以,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投履歷?其實任何時候都可以,只要你清楚自己想要的方向以及整理好作品,就可以出發了!

Blair 的頻道是 It's Just BS -剝削設計,會以有趣的方式會拍一些 UX 相關內容,大家可以去支持一下👏

▍新創、中小型公司、博弈業的面試有差嗎?

我將投遞的公司做了一份清單,列出公司名稱、職稱、JD(Job Description)、薪水、其他搜尋到的資料等。總共面試約10間公司,包含新創、中小型公司以及博弈業。

在投履歷的過程中,看清楚每一間公司的JD,問自己這些工作內容是不是能接受的範圍再投。雖然這種作法曾被前輩說過「沒經驗要轉職,還有得挑啊!」,但為了不遇到慣老闆,還是得為自己把關吧!😆

面試的幾間公司,流程幾乎差不多,只有一些順序上的差異,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:

  1. HR 電話面試
    當看到手機來電顯示的是投遞過的公司時,真的既開心又緊張。有些是通知通知面試時間,有些則是立即電話面試約 20-30 分鐘。
    電話面試的內容大致如下:
    ● 自我介紹
    ● 作品介紹
    ● 優、缺點
    ● 對公司的期待

    要非常熟悉自己的履歷跟作品集,電話面試時通常沒有電腦或紙本可以參考著講,所以非常緊張!😬
  2. 筆試、上機考或回家作業
    幾乎有一半以上都是現場筆試或上機測驗,考題內容多是給你需求或情境,請你設計出介面,再請你介紹你的設計。除了瞭解面試者的思考邏輯外,也看軟體熟悉度。
    覺得很幸運只遇到一間公司採用回家作業的測試方式,這種方式真的會花面試者非常多時間,現在似乎越來越多以現場測驗或白板題作為測試方式了。

    面試前可以先詢問是否有測驗,通常都會告知。雖然有一場面試回覆我沒有測驗,卻在面試時請我看著需求手繪介面😨
  3. 主管、同事面試
    面試最關鍵的部分莫過於跟主管與未來同事的階段,這裡分享一些面試中被問到的問題:
    ● 自我介紹
    ● 作品介紹
    ● 針對作品集提問
    ● 為什麼想轉職
    ● 工作到目前為止,最大的成就
    ● 工作到目前為止,最大的挫折
    ● 跟其他同事的合作經驗,有衝突怎麼辦
    ● 對於面試公司產品的想法
    ● 對未來主管的想法
    ● 為自己的效率打幾分
    ● 一些技術上的問題

    有一些問題其實沒有準備得很好,被問得當下也是支支吾吾地講得不清不楚,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面試的人。
  4. 還有什麼想問的嗎?
    絕對要準備問題!絕對要準備問題!絕對要準備問題!很重要所以說 3 次⭐️
    就算面試時沒想到想問的問題,還是可以準備一些每間公司都適用的基本題,例如:
    ● 這個職務接下來會負責什麼專案?
    ● 公司未來 3–5 年計畫?
  5. HR 面試
    面試的最後階段也絕對不能鬆懈!HR一定會再問你一樣的內容,包含自我介紹、作品集、為什麼轉職等等的問題,仍要非常有耐心且真誠地回答,絕對不能讓人感到有疲乏感😂
    面試真的很累,動輒 2 小時以上,自己的體力跟腦袋真的要撐住!

在這幾次的面試經驗中,發生了一些在非疫情時期可能不會遇到的狀況,因此把它紀錄及分享出來。

從台北到新竹的面試公司門口,卻被請回家?

前幾場面試還是以實體為主,突然 5 月中疫情爆發,全國升到三級警戒,因為剛好是假日,已經約好的公司沒有回覆說要改視訊面試,所以仍然從台北到新竹參加面試。

當天是個天氣晴朗的大熱天️,到面試公司門口後,卻因為體溫 37 度被直接請回家 😱😱,改用視訊面試!

視訊面試約 10 分鐘就結束了,除了自我介紹及問問題外,公司幾乎沒有介紹自家在做什麼的。先不說沒改視訊面試又被請回家的事(疫情所逼),這真是一場讓我感到問號滿點的面試經驗😕

要非常熟悉面試使用的視訊軟體

不同公司使用的視訊軟體都不同,在幾次的面試中使用過 Google Meet、Zoom、Skype、Webex。

在面試前瘋狂拉室友測試,才知道自己電腦設備不夠高,無法使用虛擬背景,因此在面試前先整理了會入鏡的背景🤣

除了測試軟體外,還自己腦補了很多線上測驗可能會進行的方式,例如:會請我分享螢幕直接看我操作嗎?或是用螢幕分享填表單的方式?這樣就不能偷偷切換畫面了?
最後,這些想像都沒有發生😎

▍結語

面試真的是一場耐力戰,整理好心情,再次出擊!

經過約 10 場的面試經驗後,講到後來自己都有點麻痺了,但就是要練習到滾瓜爛熟,讓面試官一提出問題,你就知道在講履歷的哪裡、作品集的哪裡,才能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怎麼應對!

剛好在疫情爆發前後進行了不同模式的面試,是個很特別的經驗。
實體面試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同事間的溝通方式與氣氛,而視訊面試則要非常專注在面試官的問題及表情,介紹時還可以偷偷看稿(誤)。

也許因疫情而改變的面試方式,才讓容易緊張的我在這次的轉職面試上更順利?希望分享的內容有幫助到大家。

最後,祝大家都可以求職順利!✌️✌️

--

--

Responses 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