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優化介面的經驗法則評估 Heuristic Evaluation

Janice
7 min readApr 3, 2022

--

此文紀錄與公司團隊分享的「快速優化介面的經驗法則評估 」,內容取自 Nielsen Norman Group 的 10 Usability Heuristics for User Interface Design。

當時想利用工作坊的方式分享,但限於時間關係,僅以報告方式分享。

分享內容分為兩個部分,第一為經驗法則評估的內容與範例,第二為公司目前產品/專案是否有做的很棒或觸犯法則的實際案例(此文省略第二部分)。

首先,還是要先介紹在 1994 年提出經驗法則評估(Usability Heuristics)的 Jakob Nielsen,他是丹麥的易用性顧問,同時也是 Nielsen Norman Group(NN/g) 的創辦人。

#1: 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 清楚顯示系統狀態

應該在合理的時間內,藉由適當的回饋讓使用者知道當下的系統狀態。
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使用者是否理解系統的狀態?
  2. 使用者知道他在系統的哪裡嗎?
  3. 使用者是否知道他能進行哪些操作?

#2: 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與現實世界類比

系統應該呈現使用者熟悉的語言、文字、句法和概念,避免使用系統導向的詞彙。應遵循現實世界的慣例,讓資訊以自然且有邏輯的方式呈現。
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是否用使用者習慣的語言?
  2. 系統的呈現方式對使用者來說,是否遵循真實世界慣例?

#3: 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給予操作自由度

使用者常常不小心操作錯誤,因此需要系統明確標示「出口」讓使用者離開錯誤狀態,且不需要透過繁複的過程排除困難。
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做錯時,是否可以輕鬆地放棄當前任務? 或是解除錯誤狀態?
  2. 使用者是否可以暫停、放棄或恢復任務?

#4: 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一致性和標準化

使用者不應該對系統中,不同的文字、狀態、動作是否為相同概念而感到困惑,系統應該遵循平台的設計準則(並達成設計的一致性和標準化)。

違反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外部一致性:系統是否遵循外部的設計準則和介面原則?
    - 例如 iOS, Android 平台標準
  2. 內部一致性:系統內部是否具有一致性? 設計是否有固定的模式?
    - 大:架構、介面配置、操作流程、結果反饋
    - 小:用詞、欄位名稱、表格呈現、顏色、字體、字型

#5: Error prevention 預防錯誤

與其讓使用者知道「你做錯了」,更好的方式是一開始就預防使用者犯錯。系統可以減少容易犯錯的情境,或是在使用者操作過程中協助確認。
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是否能在使用者犯錯前給予提示?
  2. 是否能減少犯錯情境,或降低犯錯機率?

#6: 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讓使用者辨識,而非記憶

讓物件、動作和選項清晰可見,以減少使用者的記憶負荷。使用者不應該記憶系統資訊,應該讓使用者能清楚看到或輕易取得指引。
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介面中的資訊和元件是否容易被辨識?
  2. 系統是否讓使用者得靠記憶,才能完成任務?
剛過 2022/4/1 愚人節,分享 NN/g 今年在愚人節發布越看越懷疑人生的有趣文章😂 Support Recall Instead of Recognition in UI Design另外,他們每年都會有愚人節的文章哦!小心不要被騙啦!

#7: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 操作的彈性和效率

系統應該提供足夠的彈性,兼容進階使用者、初階使用者的需求,讓使用者能自訂常用功能並提高效率。
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系統是否能兼容不同使用強度的人的需求?

#8: 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美觀和簡潔

系統不應該包括不相關或少用的資訊。任何多餘的資訊都會降低相關資訊的視覺明顯度。

違反法則範例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介面中是否有容易讓使用者分心的資訊?
  2. 是否能讓使用者在短時間內消化資訊?
  3. 介面是否美觀、舒服?

#9: Help users recognize, diagnose, and recover from errors 協助使用者了解、偵測和恢復錯誤

以使用者的語言呈現錯誤訊息,讓使用者理解問題是什麼,並提供解決方法。

違反法則範例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當錯誤發生時,使用者對錯誤狀況有意識嗎?
  2. 是否用使用者理解的語言與模式,提供錯誤訊息? 協助使用者排除錯誤狀況?

#10: Help and documentation 提供協助和文件指引

理想情況是使用者不看說明文件就能完成任務,但提供協助和說明文件仍然是必要的。

符合法則範例

▍可以怎麼檢視這個法則呢?

  1. 使用者有疑問時,系統是否提供協助?
  2. 提供的協助,對使用者有幫助嗎?

寫在最後,為什麼想選擇這個主題分享?

第一,因為公司為 2B 性質,很難接觸到使用者;第二,沒時間、沒預算讓你做「有使用者的研究」;第三,公司 UX 成熟度還在慢慢建立中,希望透過簡單的方式,讓團隊覺得 UX 沒有這麼虛無縹緲 🤣,就在你我生活中!

謝謝你的閱讀!
如果喜歡這次的分享,請快樂的隨意👏👏吧!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