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kshop Plan SOP
Lydia 總結過去經驗,提供一套工作坊 SOP 給我們參考:
Before 前期準備
- 與發起者確立工作坊目標
最重要的是確立工作坊的目的,凝聚共識、期待值與影響範圍。想要有馬上落地的 ideas ,還是突破框架創新的 ideas,兩種是需要截然不同的工作坊。 - 確定日期、時數
- 確定參與團隊與總數
- 寄送邀請函、問卷
- 搜集資料
- 製作趨勢分析、前導資料
如果資料量不足以支撐工作坊目的,寧可延後。必須要有有用的輸入,才可能有有用的輸出。 - 選擇正確的工作坊活動
活動選擇三要素:(1)要達到目標 (2)參與成員能力 (3)時間夠不夠 - 行前會
During 工作坊當下
- 前兩天發信提醒、pre-read
- 準備器材、點心
- 掌握時間
時間是工作坊中重要的一環,節奏越快,會讓人腦袋運轉越快。 - 確保環節中沒有小組落後
- 邀請老闆參與投票、分享
投票是在凝聚共識,一定要給老闆特別的點數,讓大家可以知道老闆偏好,才有機會將這個 idea 揉進解決方案中 - 分享與投票
- 說明下一步
After 收斂與追蹤
- 拍照,上船存底
- 整理好發出檔案給全體
- Core Team Synthesis
- 建立 Tracking Table
- Regroup Ideas
- 後續開發強調貢獻者
- 持續性傳教
功能開發時一直強調這個概念是來自某個 workshop,貢獻者是誰,持續傳教,提高工作坊價值
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工作坊不能讓大家帶著不安與懷疑回去,一定要有結論,即使是個小結論也可以,不然就像沒有結尾的電影。
創新工作坊 SOP
Lydia 以過去在 Frog Design 使用的一個橫向思維工具 Random Entry (Random Words, Random Input) 帶我們了解與實際操作創新工作坊的過程。
需要創新工作坊的原因是因為人習慣依循過往經驗來當成判斷根據,甚至發展為自動、無需思考的一種模式,稱為慣性思維,而很難發現新的突破點或改變契機。
而橫向思維 (Lateral thinking),又稱水平思考、非線性思維。使用間接的、具有創造力的、不是一望而知的推理方式來解決問題。
以搜尋搭配最近最流行的生成式 AI (Generative AI) 當作工作坊練習題目。以下為工作坊流程:
▸機會主題 Crafting the Opportunity Statements
根據各組分配到的題目寫出有指向性且明確的機會主題
There’s a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[WHO] with [WHAT ADVANTAGE] that [FILLS WGAT GAP/NEEDS].
我們有一個機會,讓 [誰在做什麼時],利用[什麼東西],並提供[什麼好處]。
▸隨機選物 Random Object + 關聯詞 Association
準備一些與工作或主題不相關的物品,或是事先寫好隨機物品紙條
Lydia 現場隨機拿教室的物品放在每組桌上,我們這組拿到的是一罐酒精。以「酒精」為出發點發想關聯詞,想出了乾淨、消毒、醫院、covid、驅蟲、刺激、透明、加精油、揮發、遠離火源、實驗、清涼、防狼、捐血、乾燥、清潔、乾洗手、易燃、公共場所、便宜...
▸創意想法 Ideas
將關聯詞套用在機會主題上
一起選出一個覺得最有趣的關聯詞,將詞的特性套用在機會主題上,發想新方向。第一個想不出來後,可以再挑第二、第三個關聯詞進行發想。
我們一開始選了「防狼」,再來是「揮發」與「covid」。以這種方式發想可以很快的得出很多關聯詞,並套用在機會主題上,就算發想不出來,只要再換一個隨機選物,就可以有源源不絕的新想法✨✨,是個超快速獲得很多點子的超棒工具。
▸概念產出 Concept
從創意想法,發想出產品概念
每人選一個自己最有感的創意想法,發想成一個產品概念,寫下概念名稱(Concept)、簡短描述(Description)、主要功能(Main Function)、及畫出簡單視覺(Sketch)。
▸投票 Vote
依據工作坊舉辦目的選擇投票方式
若是要落地的專案,就必須要經過縝密的考慮與投票,這種工作坊的投票方式可以分三種角色(三種點數)來進行:
- Business value 商業價值
請 Marketing 同事判斷這個概念在市場上能賺錢的程度 - User needs 使用者需求
請設計師判斷符合使用者的需要的程度 - Technical capacity 技術可行性
請工程師判斷技術上可行性程度
依據這三個方向能找出的最高分概念,若時間不允許則可更換成可行性最高的選項,抑或是目前市場最能接受的選擇。
過去我們常用的點點投票法,大多只能看出喜好度,無法看出實際落地的程度。
四個創新工作坊 takeaways:
key takeaway #1 — Alignments
工作坊主要目的在於凝聚共識,而後才是知識對焦、激盪創意
key takeaway #2 — Context
越完整的前期研究、數據分析、趨勢分析造就越可實踐的創意 ideas
key takeaway #3 — Contribution
工作坊最美好的漣漪 - 我們一起激盪、疊加並且實踐它!
key takeaway #4 — Influences
掌握在游刃有餘的範圍內,工作坊是建立影響力最容易的方式
這次課程的聯想式橫向思維方式,剛好拯救了在工作上遇到創意發想瓶頸的我,使用隨機詞的概念,產出很多新想法!✨
課後也立馬借閱創造性思考權威 Edward de Bono 的書,還有很多橫向思考的方式等著我們收進工具箱,在適合的情境與階段拿出來使用。
最後,引用 Peter Thiel《從0到1》提到的重要創新秘訣作為結尾,只有相信秘密存在並且願意尋找秘密,你才能跳脫傳統,清楚看見眼前隱藏的機會。
主動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裡去用力挖出別人還沒看到的機會,那就是秘密,也會是你創業的最大武器。
相信秘密,才能看到隱藏的機會
— Peter Thiel,From 0 to 1
謝謝你的閱讀!
如果喜歡這次的分享,請跳起來 👏👏 吧!